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回顧2020年,我國面臨了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一季度出現了罕見的-6.8%的經濟增速,后來由于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增速為正的主要經濟體。
展望明年,2021年是 “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將主動應對新環境、新挑戰,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1年經濟政策走向如何?作為我國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融資租賃行業需要從中尋找契機,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中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政策“不急轉彎”,但租賃行業融資環境仍面臨挑戰
會議明確了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強調了政策操作“不急轉彎”。會議通稿中在突出位置用大段篇幅強調2021年政策“不急轉彎”,表明雖然貨幣環境將不會急速收緊,但較2020年仍然會處于一種相對收緊的狀態。在監管環境趨嚴、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未來行業融資環境仍面臨挑戰。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融資租賃企業的授信較為嚴格,以較低資金成本獲得融資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債券市場監管日趨嚴格,對企業發債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融資租賃企業也不例外。同時,由于企業客戶融資渠道較為通暢,盡管融資租賃行業融資成本不會大幅上升,但也將持續面臨優質項目的激烈競爭,行業利差將存在持續下行的壓力。
二、堅持風險底線思維,謹防信用風險沖擊
會議強調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嚴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
2020年,信用風險持續上升,債券市場出現了高等級信用主體違約的現象,2021年信用風險大概率進一步上升,一些國企仍有可能階段性發生違約,但其通過提前無償劃轉等方式的逃廢債行為將受到嚴格監管。融資租賃企業在開展國企業務時,一方面需要打破國企信仰,對風險進一步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噎廢食,在發揮自身對實體企業情況深入了解優勢的基礎上,加大對短期被“錯殺”的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獲取較高的風險回報。
2020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達到3.7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持續上升,會議提出要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體現了對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關注。因此,2021年地方政府發債規??刂茖⒏訃栏?,地方財政可能在特定時點出現緊張的情況。對于與地方財政相關的業務,融資租賃企業需要持續動態地關注并評估地方財政實力,審慎開展新業務,謹防階段性流動性沖擊對存量業務造成的不利影響。
三、首提“需求側管理”,內需成為重要戰略基點
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管理”,與以往的“供給側改革”相呼應,部署的擴大內需舉措與以往的“走老路”刺激經濟的模式有很大區別。對融資租賃企業而言,擴大內需帶來的業務機會主要有消費和投資兩個維度。從消費來看,醫療、教育等大消費領域依舊保持熱度,融資租賃企業在這些領域開展業務較為成熟,需要進一步鞏固基本盤優勢,力爭實現快速發展;從投資來看,融資租賃企業需要重點把握“新基建”以及制造業設備升級改造這兩個相對較新的領域,以創新思維快速布局,突破自我。
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信息技術領域迎來較好業務機會
在會議部署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名首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領域將迎來發展良機。我國長時間受科技創新不足的困擾,在信息技術領域表現尤為突出。目前國內信息技術領域很多關鍵環節還比較薄弱,多數高端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急需通過創新迎頭趕上,而這種創新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持。融資租賃企業需要發揮融資融物的優勢,為我國信息技術關鍵產品和技術的進口替代、研發突破貢獻力量,解決“卡脖子”問題。
五、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部分業務開展需謹慎
此前一段時間,我國為了促進新經濟的發展,對基于互聯網的一些創新業務保持相對寬容的態度,使得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但隨著行業的不斷擴張,一方面諸如長租公寓、共享單車等業態發展過于超前,出現了風險事件;另一方面互聯網頭部企業寡頭壟斷的競爭格局,對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使經濟出現空心化苗頭,不利于實體經濟的整體發展。從近期證監會的種種舉措來看,監管機構將從反壟斷的高度對這類資本的無序擴張加強監管。少數融資租賃頭部企業有機會接觸互聯網巨頭,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需謹慎評估其是否存在涉及反壟斷風險和資本無序擴張的情況。
在我國經濟從疫情中逐漸恢復的大背景下,不論是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還是新興行業的蓬勃發展,均為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中建投租賃將肩負起金融國企的責任,不斷提升專業化能力,嚴守風險底線,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